【教育观察】变了味儿的班级微信群 这些生存法则不得不看

2019-09-07 14:49

千龙网综合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手机社交平台迅速普及,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渠道已经进入微信时代。从幼儿园到中小学,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用于家校沟通的微信群,老师发通知、留作业等变得方便快捷了,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孩子的在校情况。

不过,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,微信群也一样。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“班级微信群”,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“班级微信群”开始变了味儿,炫富的、晒娃的、拉投票的、搞推销的、做股票的……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,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?!

变了味儿的“班级微信群”

孩子学号不吉利

微信群上演掐架大战

今年开学不久,有一件事情在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,“14号”!就是这个数字引发了某班级微信群中的一场掐架大战,上海某家长嫌自己孩子学号不吉利,在微信群中当众指责了老师;接着有家长打抱不平,该家长还提出和别的同学换学号,结果引发了众家长的不悦,群里甚至还出现了英文脏话。

这样的群沟通看着是不是很闹心?而这位家长也成了招人厌的被喷对象。本来好好的一件沟通工具,在这刻却变得十分烫手难堪。

在群里被老师@

家长坦言脸面挂不住

还有位郑先生感慨,小一生孩子班里指甲没剪的几位被老师点名@了,说是不要影响班里卫生荣誉,在上班的自己顿时一阵紧张。也有家长反映,孩子默写成绩不好,或者字迹写得不端正,有时老师也会@自己,家长顿感压力山大,虽然老师可能是出于好心提醒,但是让全班都看到孩子的不足,脸面上有些挂不住啊。

班群成了督促作业群

小娃个个被拉出来“过招”

老师布置口头作业本身是复习巩固的一种方式,而向老师点对点交作业的传统方式,现在也变成了“大会堂”模式,一位本市小学三年级的家长反映,孩子的口头朗读英语作业需要贴到群里,也就是说孩子用微信录朗读语音,班里的家长都能听到,读得好的同学会纷纷得到大家的点赞。“也许老师觉得这是一种督促作业的方式,也让同学们自查语音语调哪位同学读得好,可以学习,但对于英语口语没有那么好的孩子家庭来说,简直是一种折磨。”

这位家长坦言,每当听到别家的娃朗读得那么有腔调,自己的娃还读得“疙里疙瘩”,自己心里就涌起一阵莫名的焦虑。本来用传统的方式交作业,这层焦虑还能够藏掩着自己慢慢消化改进,现在有点“对薄公堂”的感觉,焦虑无形中更加剧了……

其实微信群本是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工具,如何使它不“变味”,不闹心,家长和老师不妨从自我做起,用正能量来填满,而不将讲个人恩怨或牢骚在其中发泄。

群里这些行为招人烦

1.过分讨好。

但凡老师发了条赞美或通知,几分钟内就有家长上去点赞刷屏,“老师英明”“这决定太赞了”……这样的无效信息太多,以至于后来看到的家长只能不断在一片鲜花赞美声中“爬楼”,一些家长的个别问题也别淹没其中,似乎有些主次颠倒了。

2.在群里聊家常

有不少学生祖孙三代都加入到了群里,从长辈接送上下学和查收作业的角度来说也无可厚非,但某一天,一位奶奶在班级群里@了学生妈妈,“今天康康作业已经做好了”,群里的家长觉得有些不舒服了。这到底算私聊呢,还是在班级群里扎台型呢,还是给老师看呢?所以私事请一律私聊。

还有热情的孩子在群里用语音“哇啦哇啦”,“XX,楼下打羽毛球去了!”结果那位同学妈妈出来说,“XX同学作业还没做好,下次再找你玩哦。”你看,这样的信息,在班级群里也是完全多余的。

3.管头管脚型

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学低年级孩子身上,发话的也多是祖辈,“老师,我是XX的外婆,今天太热,体育课麻烦让他把马甲脱掉…”“我忘了给她带汤碗,午饭的时候送过去。”“老师,请提醒他下课去尿个尿哦。”……老师在学校是非常忙碌的,样样事情要管理,你让老师怎么有那么多工夫来管这些?对于这些,多半老师是不回复的。

4.投票、卖东西,集赞的

“孩子参加了画图比赛,请帮忙点个赞吧。”“这个猕猴桃团购很便宜,大家一起团吧。”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拉票,或者也是好心分享买到的好东西,但此类信息在班级群中也属干扰。

5.过分晒娃

有些家长喜欢在班级群中晒孩子成绩、晒证书、晒国外旅行照片,其实朋友圈晒晒,让其他家长看到点赞就是不错的方法,班级群还是留些“清净”。

6.群里吵架型。

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,家长护子心切,常常在群里就开战。

7.炫富型。

除了炫耀孩子的成绩,还要晒各种到国外旅游的照片。

群里这些家长受欢迎

和找人烦的家长相对比,班级群中一些家长的行为会让群员感到很舒服,很温馨。

1.乐于助人

“老师要求的白跑鞋在大润发楼上有卖,599元买一送一,有谁要拼单?”,在一个大家寻觅学校规定白跑鞋的周末,有热心家长及时播报搜寻结果,然后帮另一位拼单的小朋友付了钱,把鞋子寄放在柜台等他自己来拿,这样乐于助人的家长就很受欢迎。

还有次科学与技术课上要用橡皮泥做教具,临时下午通知大家去买,不少家长还没下班求代购,就有位热心家长在文具店“团购”了橡皮泥,第二天,这位小朋友背着9灌橡皮泥上学去了……

此外,平时小朋友的单词纸丢了,通知纸不见了,都有热心的家长拍照传上来;如有小朋友文具书本错拿了别人的,也会有家长主动提出送还交接,这样的情况每每看着都觉得很温馨……

2.调节气氛的“开心果”

班级群讨论的事情五花八门,偶尔看到家长有些“豁边”的话或者抱怨,就有“聪明”的家长用调侃方式圆了过去,当事的那位家长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,还好气氛没有变得那么尴尬,她也从心底里感激那位帮她圆话的家长。

也有班级老师不在的讨论群,会发生一些小摩擦,这时候如果有家长站出来说些正能量的话,矛盾就会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毕竟大家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。

我们不该这样做

家长篇

1、每日N次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,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“状况”。

2、一个孩子,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,只因都想看到孩子的点滴变化。

3、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、完成的作业、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,骄傲地请大家点赞,最重要的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。

4、老师一发话,马上回应:“您辛苦了,保重身体”;老师一公布“有事需要帮忙”,立刻被抢,没抢到就急得不得了。

5、集赞、代购、投票……班群成了“市场”,鱼龙混杂。

6、你说好我跟一句,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,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,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“淹没”了。

教师篇

1、在班级群中点名批评孩子、公布成绩、排名等信息,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。

2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,有些家长永远也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。

3、过度依赖班级群,学生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发布到班群中给家长过目,却忘记了其实面对面交流才是最好的沟通。

4、在班群中“募捐”,小到学生的学习用品,大到奖品、演出的服装道具……

5、不经考证随意转发网上信息,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。

6、“发号施令”式的说话方式,交代完家长就撒手不管了。

我们应该这样做

家长篇

1、做好自我调节,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并对班主任充满信心。

2、良性沟通,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围。

3、晒娃要适度,毕竟班群是一个公共交流平台。

4、理性对待班级群,只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,避免盲目点赞。

5、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,以免影响他人休息,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。

教师篇

1、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,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。

2、在班群中晒照片要注意公平看待每一名学生,多表扬,少批评。

3、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“不用回复”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,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。

4、注意说话方式,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。

5、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,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,要学会婉言提醒。

有了这份“班群守则”,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每天被大量冗余的信息所打扰,再也不用被这样一个小小的班级群所绑架了。

互联网时代,班级群的确是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,但是如今这“变了味”的沟通平台,怎样才能回到正轨,发挥它应有的作用,还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,家长们也应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,把握分寸。(综合树梁晨曦教育、上海升学、人民日报海外版等)